新版
网站首页 走进双赢 双赢要闻 文明创建 双赢慈善 行业协会 政策传真 在线收购 员工交流
文化传媒资讯 | 回收体系建设 | 卓越绩效管理 | 原材料市场 | 行业动态 | 经济热点 | 钢材市场 | 政策传真

发泡餐具政策不能只到解禁这一步
2013-04-27 15:40: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机卖场看到,一家手机配件摊位的伙计趴在柜台上吃一份外卖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发泡塑料圆碗,碗沿发脆略显破裂开口。
 
  曾被国家禁产禁用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随着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21号令的生效,将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归市场。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争议:一度被称为“视觉垃圾”、“白色污染”的发泡餐具,在上海如今的环境条件下,究竟该不该大量使用?
 
  发泡餐盒其实从未“退市”
 
  日前,记者走访上海多家路边小餐饮店,发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被频繁使用。
 
  在赤峰路上的一家小快餐店,午餐时间,前台接待忙碌地接着外卖订餐电话,短短的时间内,一摞盛着热腾腾饭菜的发泡餐盒被放进了一个个塑料袋中,送往不同的地点。
 
  “上海每天消耗200多万个一次性塑料餐盒,其中发泡餐盒占了一半,约100多万只。”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了一组来自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统计数据。
 
  谁来回收一次性餐盒?
 
  上海市市容绿化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可降解、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都可丢入“可回收物”垃圾箱,建议居民收集以后卖给废品交投站,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回收站会收的。
 
  家庭主妇王女士则告诉记者,买早餐时,可能会带回一次性饭盒,东西吃完了,饭盒只能丢进干垃圾(其他垃圾)的袋子。少数条件较好的小区按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垃圾、废旧衣物、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记者走访了两家小区,在居民楼前后有几十对干湿垃圾分类箱,但仅在小区入口有一个“可回收物”垃圾箱。
 
  记者电询某区环卫署垃圾末端处理负责人杨先生,他明确告诉记者,环卫收集垃圾发现泡沫塑料饭盒是要分拣的,现行做法是分拣以后卖到废品回收交投站去。不过,“卖也卖不了几个钱”。
 
  “三分钱工程”为何难以为继?
 
  随着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的一纸禁令,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发泡餐盒管理办法。2000年,上海开始运作被称为“3分钱工程”的发泡餐具管理回收体系。体系的主要原则是,在政府主导下,由餐具生产者承担回收和处理发泡餐具的责任。具体的措施是生产企业每生产1个发泡餐具,就要支付3分钱,用于补贴回收、执法、处理等方面的成本。政策涵盖所有希望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上海市场销售的发泡餐具生产企业。
 
  “3分钱工程”推出后,上海的发泡餐具年回收量逐步提升,并于2005年、2006年达到了两亿多个的最高峰。这种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令上海的发泡餐具生产、消费和回收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形势慢慢产生了变化。随着发泡餐具在全国各地禁而不止,大量产品开始通过非法渠道进入上海。这些产品不受“3分钱工程”的约束,甚至还掺杂了劣质餐盒,因而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同样一个餐盒,非法产品只卖6分钱,而正规的产品则要卖到8分钱。因此,正规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产量降低。在这样的形势下,原本的6家正规生产企业有3家开始转型,另外3家也渐渐不再缴纳“3分钱”。
 
  从2005年开始,非法发泡餐具的大量出现,使得本来运作正常的回收系统开始入不敷出,一度获得成功的“3分钱工程”,逐步走向难以为继的局面。今年3月,记者经调查发现,上海的发泡餐具回收体系已全部崩溃,仅存的一家回收企业正依靠回收其它产品的补贴来维持经营。
 
  污染与否取决于回收
 
  那么,发泡餐具解禁之后,“白色污染”会卷土重来吗?
 
  国家发改委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显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原因包括这一产品能降低原料消耗、节约石油资源,以及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等。
 
  在不少网友看来,发泡餐具虽然在经济成本上有明显优势,但解禁这一产品,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好好算算“环保账”。网友“未来蓝”的质疑很有代表性:“发泡餐具如何回收再利用,环保账如何算,这些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针对公众最为关心的环保问题,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健全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不一定会导致“白色污染”。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勇介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再加上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太可能再出现当年那种严重的‘白色污染’现象”。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林逢春经过专业计算得出结论,在达到70%的回收情况下,发泡塑料餐具比生物降解餐具更为环保。
 
  市场准入、回收机制亟待建立
 
  “解禁”只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起点,绝非终点。尽管发泡餐具有节约资源等优势,但缺乏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依然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记者查阅到一份国家发改委当年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解读,“应尽快制定一次性发泡塑料行业的准入条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及相关标准等。上述工作完成后,择机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依照解读,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准入和回收机制都建立了,解禁措施才可实施,但是现状是:发泡餐具的生产厂家并未被发放生产许可证,每天城市中大量的发泡餐具,亦无专门的回收渠道。
 
  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抓紧制定一次性餐具的生产、使用及其废弃物收集处置的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修订并提高产品的行业标准和制定科学的准入制度。在解禁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准入规则和卫生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废旧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体系。
 
  “监管部门应管住市场底线,对个别不法企业使用假料、废料制作发泡餐具的行为依法惩治。”张勇说,“同时,还要明确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纳入强制回收目录,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环保账’。”
 
  微博观点
 
  一次性发泡餐具被禁14年后获得重生,令人迷惑。是以前错了?还是另有原因?从理论上看,这种餐具无害,可以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是否可行仍需考量。在生产监管、质量检验、回收体系、公众使用等诸多环节,都必须到位才行。否则任一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危害,损害健康和污染环境。我们准备好了吗?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以前的绿皮火车是可以开车窗的,现在火车多是全封闭的,这从源头上堵住了铁路沿途的白色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盛装食物是安全的,安心使用。当用税收来要求生产厂家承担一定比例的回收义务,发泡餐盒的环境友好才更有保障;以此为契机,培养全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是回收可循环、解决白色污染的基础。
 
      ----朱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有了保障
下一篇:废黄铜资源的再生利用任重道远